2013年黑龙江公考申论热点:绝不能无视游客“玩不起”的痛感
近期,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,国内景区掀起了新一轮的“涨价潮”,凤凰古城、江西婺源景区、四川峨眉山、扬州瘦西湖等多家知名景区纷纷上调了门票价格,最高涨幅达到了167%。面对景区直接的或者变相的涨价,网友纷纷感叹景区门票越来越贵,真是“玩不起”了(4月2日中国新闻网)。
景区门票价格涨幅从17%到167%,这怎能不令正准备出游的网友感慨。近年来,国内景区票价畸高,门票变得越来越沉重。中国旅游研究院曾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,89.2%的网友认为景区门票“太贵了,门票支出已经严重影响旅游热情”。
很显然,越来越高的门票价格,正在加剧游客“玩不起”的痛感。而这种痛感,源于游客虽然可以用脚投票来抵抗,却又倍感无力。这不仅是因为全国名山大川几乎悉数被圈禁,无一不设岗收费,游客几无选择,除非永远“宅”在家中;也因为游览名山大川、人文景观还是人们休闲娱乐、满足精神需求的一种必需品。
然而,尽管景区通过将门票“打包”销售或直接涨价,可以为景区带来一时的门票收入增长。但从长远发展来看,这种做法必然不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,无法赢得良好的口碑,更换不来跨越式的发展。甚至长此以往,这不仅将造成景区吸引力以及竞争力、生命力的下降,由门票涨价带来的动力源也必将衰竭,由此导致景区经营陷入困境。
因此,经营和管理者必须认识到,景区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靠游客,只有游客源源不断地涌入并消费,景区才能获得持久性发展。某种程度上说,景区还有着公共资源的属性,因此,公共旅游不光要算“经济账”,也要算算“精神账”以及“公共满意度的账”。无论如何,景区都应该摒弃过度依赖门票收入这种低端发展模式。
而这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能无视游客“玩不起”的痛感,继续自顾自地将门票漫天涨价,必须彻底摒弃对门票的依赖。这方面,不仅可以向国外的景区取经,也可学习杭州西湖,通过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吸引游客,从而增加景区消费性收入。而更重要的是,需要打破景区与地方政府这个利益共同体,让景区票价真正回归理性。